一、幾個概括性要求
談到旅游度假區高質量發展,首先要了解幾個概括性要求,如分層對應、個性需求、規模供給、體驗至上。其中,分層對應是指雖然在服務上注意一致性,即“來者都是客”,要提供好服務,但在經營中要注意針對性,旅游度假區要有明確的定位和市場細分。體驗至上,指的是不僅要讓人們在休閑度假中感到舒適、愜意,還要讓這段時光成為他們人生美好的回憶。這不只是簡單地經營產品,更重要的是服務的供給。旅游度假區經營管理者要認認真真研究需求、踏踏實實做好產品,不能“我覺得游客需要什么”,而要更多關注“游客覺得你應該給他提供什么”。
二、高質量發展呼應趨勢
順應潮流可以讓自己走得更好、更遠。有幾個方面的趨勢可以關注:
第一,旅游發展已進入大眾旅游新時代,強調普惠性。大眾旅游一定是有數量、有規模的,讓更多人都能享受到旅游服務,但另一個層面,高質量發展階段是追求差異、體現品質的。所以,面對大眾需求,面對巨量市場,要保障旅游度假區高質量發展,在旅游行為、供給創新、制度保障上應該怎么辦,怎么引導旅游者的休閑度假行為,怎么做好流量管控和舒適度保障,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根據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標準,旅游度假產品有很多類型,比如運動健身型、休閑娛樂型、日常體驗或者參與活動型等。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標準里有兩個關鍵詞,“多樣性”和“品質”,這就需要經營者考慮怎么處理大眾化和高質量的關系。
第二,關于雙循環問題,即國內、國際大循環。在休閑度假產業發展過程中,旅游度假區發展要考慮面對國內、國際游客如何取舍,或者有什么關注的焦點。比如,現在的旅游發展、休閑度假區發展都必須關注文旅融合的問題,文旅融合是深化發展的要求。面向國內游客做文旅融合文章時,要考慮怎么樣更好地突出文化自信、突出文化對生活的滋養。面對不了解中華文化的國際游客,應該選擇什么元素,用什么方式進行展示?怎樣才能展現我們的文化魅力,從而增強旅游度假區的旅游引力?
第三,現今,各行業發展都離不開科技。那么,科技發展對旅游發展、休閑度假的改變體現在哪些方面?比如,在展現方式、供求匹配效率、信息觸達速度,以及小需求做成大市場、小產品形成大影響等方面,都可能有體現。同時,科技發展也改變了其他方面,比如產品創新。
我們通常關注的是人們有更多時間的時候,是否選擇休閑度假產品,走出家門到遠方去。但是科技發展以后,人們很多休閑需求可以在室內解決。如果人們消費習慣發生改變,那旅游度假區可能面臨跟室內休閑、居家休閑爭奪消費者時間的問題。技術的發展可能帶來休閑的異化,這對旅游度假區發展又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?這些都很值得思考。
三、高質量發展要回歸理性
旅游度假區高質量發展要回歸理性,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關注。
第一,旅游度假區和旅游景區在工作抓手、工作手段上是兩條線,所以不要在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時,把度假區等同于一個新的景區。盡管現在景區也在做休閑化、度假化,但兩者是有差異的。
景區是什么?景區更重要的是“觀看”,自身配套壓力和需求相對來說比較少。人們經常講到景區門票經濟,對門票經濟的依賴其實跟景區自身特性有一定關系。景區朝著休閑化、度假化發展,自身配套需求就會有一定提升。旅游度假區強調的是“生活”,對產業鏈條要求比較高。雖然不排除景區和旅游度假區可以相互依托、相互成就,但兩者不能畫等號。比如,在游客過夜停留上,旅游度假區相對于景區,其環境作用遠遠超過景觀作用。
第二,雖然現在消費在升級,但消費升級跟市場取代之間也不能直接畫等號。由觀光向休閑度假轉型升級,取決于怎么界定觀光旅游、休閑度假。
如果把觀光旅游理解為傳統上的揮著小旗子多地流轉、走馬觀花,這種過程在旅游發展趨勢中,一定越來越少。如果把休閑度假理解為悠閑消磨時光,在一個地方做長時間的停留、體驗,并強調質量,可能休閑度假需求會越來越完善。總體來說,兩者會維持比較穩定的關系,5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會有各自的市場依托。
第三,市場看好并不等于業績看好,休閑度假需求并不等同于休閑度假購買。在社會經濟發展大潮中,科技發展、制度變革等,都是圍繞人的解放。通過機械革命解放我們的手腳,通過信息革命解放我們的大腦。人工智能,以及現在沒法預見的技術革新、社會發展,總體來說一定是解放我們的身心。當我們“全身解放”,有越來越多的時間,可以走得越來越遠,人的全面發展怎么體現?這個時候就需要休閑度假。
市場看好,并不見得馬上或者普遍地在業績上體現出來。比如,企業度假板塊能不能做到發展上升,利潤也同步上漲?旅游景區能不能順利地從對門票的依賴轉到注重業態打造、項目創新、氛圍養成上?游客是不是習慣為環境買單而不僅是為景觀買單,是不是習慣積極參與而不只是外在觀看?這需要更多的轉化過程。
第四,產品好玩和游客玩好之間也不能畫等號。要處理“好玩”和“玩好”之間的關系。從觀光旅游發展到休閑度假,還面臨消費模式調整和消費能力提升的問題。社會教育和意識培養如果沒有到位,商家覺得自己的產品很好玩,但是游客未必玩好了。現在的年輕人參加各種戶外活動,有更多機會接觸、消費更多產品,當然也會養成更多這些方面的消費習慣和能力。
第五,度假可以認為是一種生活方式,但是度假生活化與度假定居化之間不能簡單畫等號。休閑度假和觀光旅游相比較而言,一般涉及更長時間的停留,使得度假產業生態和配套體系跟傳統觀光旅游不一樣,度假區社區化、社群化趨勢會非常明顯,但一定是流動的社區、松散的部落。
今年,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,大眾的社交產生疏離,甚至家庭疏離也非常明顯,這就需要用一定方式去彌合,比如度假。但是,流動社群在交流互動過程中,怎么發現生活的樂趣、價值和意義?現在很多旅游度假區,對兒童度假產品有專門要求,且不是單純為了豐富產品類型,而是想通過這些產品、設施,改善兒童社交空間。旅游度假區要考慮怎么樣跟周邊社區處理好關系,既能滿足外來游客的社交需要,又可以把旅游度假區周邊社區的兒童請來,讓小孩們一起玩耍。
部落的概念在旅游度假區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。以日常社交圈為例,盡管有人在社交平臺可能擁有成千上萬的朋友,但能夠真正進行有意義互動的,多數情況下不超過150個人。超過150個人后,可能從大的部落分裂成若干小部落。這類小的社交圈子的需求,在度假過程當中可以得到滿足。
第六,旅游度假區創建標準和選擇標準不能畫等號。雖然有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標準,但如果沒有廣泛的社會性認知,消費者可能不會把它作為消費度假選擇的標準。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要主動作為,積極引領社會認知。同時,要關注對消費者選擇產生影響的在線聲譽,像電子口碑、在線評論等。
第七,高質量設施項目和高質量度假區之間不能盲目畫上等號。高質量設施是度假重要的基礎,但是高質量的旅游度假區需要多層次的建設。
高質量的旅游度假區應該包括高質量環境、高質量產品,高質量不一定是指高價格、高消費,但應該有高評價、高收獲,而且體驗、項目、服務、管理可持續、可深化,要讓資源很好地轉化為產品。高質量的生態一定是重在效能。
要關注高質量的游客。這些游客的文明程度怎么樣,有沒有到處亂涂亂畫,是不是遵守排隊秩序,是否具備預約意識,是不是理性消費者?高質量游客還要有一定支付能力、知識儲備、能力儲備。
休閑度假供給怎樣保證高質量?這與旅游度假區自身建設能力有關。如果沒有政府補貼,旅游度假區能不能很好發展下去?其內生動力、創新活力、體制機制、經營理念怎么樣?此外,用戶思維、互聯網思維、平臺化思維,在休閑度假發展過程中又如何體現?這些都是高質量旅游度假區構建自身框架時,需要考慮、關注的問題。
四、高質量發展要回應問題
如果不能回應問題,不能解決眼前旅游度假區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,那一定不是高質量發展。
五、高質量發展要整體架構
六、高質量發展要創新推動
創新推動旅游度假區高質量發展,可從以下方面加以考慮。
第一,定位創新。發展過程中,旅游度假區怎么明確定位?筆者梳理發現,全國現有30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,不少在做水文章,有11家河湖旅游度假區、4家海濱旅游度假區、5家溫泉型旅游度假區。親水是人的本質回歸,尤其是兒童,對水游樂項目沒有抵抗力。
中國地形地貌可能70%以上是山地。這30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中,其實只有6家跟山有關系,有5家是明確的山地型,還有1家是森林型,這就是定位能不能差異化突破的問題。
第二,理念創新。如何服務于生活又超越生活?旅游度假區能不能在非慣常環境中,把人們想在日常中體驗而不可得的東西展示出來?
只有日常生活化的消費才是高頻的。如果沒有高頻率的本地消費支撐,這個旅游度假區里顯然難以滿足生活需求。30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,東部地區多、中西部地區少,南方多、北方少,這跟度假市場需求有密切關系。足夠的高頻率本地消費支撐,會讓旅游度假區發展得到足夠的市場保障。但若沒有高于生活的產品支撐,旅游度假區的市場價值沒有辦法很好體現。歸結起來,服務于生活,也要超越生活。
對于旅游度假區不能只強調建,不強調管。筆者希望把工作焦點放在小項目上,通過小項目充實空間、形成價值和營造氛圍。許多人習慣做大項目,但只有空間和規模尺度比較小的好產品通過聚集形成群落,才能夠產生引力,也就是“小尺度、好產品、大聚集”。比如,有些地方把鄉村文化館充分利用起來,做“文化館+”,把咖啡館、休閑酒吧、私人博物館加進去。這時候,文化館就變成了劇場、課堂、茶座。
第三,空間創新。許多旅游度假區都在做水文章,那么,湖中、岸邊、陸地、空域怎么聯動發展?例如,可以合理安排水上運動、設置水上設施,優化臨岸旅游小鎮,做好度假節點,做強度假高頻區。
空間創新過程中,要把資源聯動起來,在這個方面,有很多新的現代科技手段可以使用,
第四,體驗創新。要優化供給,不能止步于滿足游客淺層次的快樂需求,要追求深層次意義建構,要讓游客體驗精神上的享受、意義上的追求。
旅游業本身是幸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旅游度假區不能只提供讓人獲得淺層次快樂的體驗,而要讓人身心愉悅、精神富足。這就需要建管者思考,旅游度假區怎樣把游樂與意義結合起來,怎么在景觀中配置文化設施,讓優美風景和優秀文化相融合。同時,需要考慮賦予空間更多的平臺價值,吸引更多自我表達式的展示,突出空間的公共屬性、文化藝術屬性。
第五,措施創新。現在很多地方大力發展夜間項目、智慧化項目。夜間項目豐富了過夜游客的體驗,也亮化了旅游度假區的空間。那么,夜間經濟在創新發展中,怎么進行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?因為夜間經濟不是簡單的亮化、美化,還要講求生態化。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評分中,專門有加分的選項,包括智慧化建設,這涉及大廳展示、傳感器網絡布局、物聯網構建、票務管理、信息推送等,這里各項措施的創新,都需要不斷優化。
相信通過各方努力,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將獲得更高質量的發展,讓人們愛上旅游、愛上旅游度假區,在度假中遇見美好的生活,遇見美好的自己。